快讯:盐湖提锂概念股震荡走强西藏矿业涨停
中央将这种挑战表述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
韩国经济、香港经济、日本经济等,在萧条时期这些国家的经济都下了一个台阶。就在于这一拨四、五年的贷款现在陆续到期,导致企业负债较大,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负债率已经远远超过的美国、欧盟国家。
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都不会连续增长这么长时间。在他看来,正是四万亿刺激计划所引发的一拨的大银行贷款,才是上一轮宏观刺激计划的实质,也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联动式的影响和系统性风险。韦森认为,当前政府最好的宏观政策,当为两条:一个是减税,一个是通过央行降准而达到实际降息。韦森就曾认为,未来中国经济未来不但不会过热,反而会出现下行趋势。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
成批企业倒闭或成为常态,而这将与重要经济的下行,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但看台湾地区经济增长曲线,1980年台湾经济增速超过10%,到1986年这一数字开始下一个台阶,降至7.4%;在之后到了1996年,则又下一个台阶,从1996年到2012年平均增速再次降至4.3%上下。经济增速下降趋势没有扭转,短期通缩加剧 面对2014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中央政府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但是各项经济指标向下趋势依然不改,国内各研究机构对2015年GDP增速预测,基本都在7%以下,这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显然,严重的资本供给短缺,以及被显著抬高的融资成本,是本轮中国经济短期持续下行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地方债务融资也将在2015年中期迎来还款高峰期。而大部分房地产项目的租金收益率都低于5%,不足以覆盖高达两位数的融资成本。2009年6月份,当道琼斯指数从6500点的最低点上涨至9000点时,美国人甚至认为股市上涨是经济意外复苏的主要原因:由于股市上涨,当时新增加的十多万亿美元股权价值显著改善了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许一开始美国股市涨出来的价值是虚拟的,但是当美国居民因为虚拟的价值增加而增加消费时,就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企业销售情况和盈利预期。
对于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75%的贷存比使他们坐拥大量存款而不能放贷,过时的贷存比管理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信贷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紧箍咒,应尽快用国际通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比率、净稳定资本比率等市场化指标替代贷存比行政管理。部分地区房价、矿山价格下跌有引发民间债务链断裂的风险 2010年以后,为了配合房价调控,金融部门对房地产、矿山开发贷款进行了严厉的控制,结果这些仍然在上涨趋势中的资产都绕道民间借贷、影子银行获得高利率资金。
受盈利预期差、融资成本和税收成本高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2015年1月同比负增长,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2014年中国股市意外地从2000点上涨到了3000点以上——中国股市市值增加了10万亿元。高利率金融产品背后都是房地产、矿山等资产价值支撑。三大投资增速除了中央政府主导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速保持在相对高位(2014年在21%-24%之间)之外,房地产增速(从年初的19.5%下降到年末的11.9%)和制造业投资增速(15.2%下降到13.5%)仍将处于加速回落趋势中。
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不仅依然没有改变,而且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将很快下跌到个位数,个别月份很可能出现负增长。贷存比进一步减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用的信贷资源。从短期来看,对经济波动影响最大的是信贷的紧缩:2013年中期中国闹钱荒,半年的滞后期之后,2014年初经济增速应声而下。在煤炭、铁矿石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矿山的运营收益更是出现大面积亏损。
综上,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其实还很大,需要改变的只是税收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紧张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所造成的中短期经济下行压力,而这需要政府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行政计划的额度造成的货币供应季节性短缺……上述三道计划手段的行政管制措施,使中国巨大而廉价的储蓄资本之水在流经金融体系之后,变成珍贵而价格高昂的信贷之油。
具体到2015年,应该降准8次,年内降到15%比较合适。如果这个趋势能够持续到4000点,由此带来的新增企业股权质押能力和居民消费潜力将高达4万亿元以上———这将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最直接的稳定消费、稳定投资的积极因素。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应该让市场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央银行的信贷额度行政干预之手应尽快退出。中央银行用合意贷款、差别准备金调整公式等各种变相的额度管理,层层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是造成去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中国的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变量,而这个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即使由于就业和工资性收入增速降低而出现一个百分点的下滑,也不构成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从降低企业成本入手,多举措稳增长并化解经济和金融风险 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和风险因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短期变化最大、对企业投资信心打击最沉重的,则是最近两年表现最突出的社会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股市持续上涨或成为拉动消费、刺激投资的亮点 利用股市激活实体经济,早有国际惯例可寻。经济增长的中期驱动力才是所谓三大需求,即通常所说的投资、消费、净出口。
从这三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净出口已经连续三年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2015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净出口变化不会成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数万亿的相关金融产品都将面临到期还本付息的兑付风险。
假定中国企业的综合税费能够在5年内从当前的46%降低到26%,有多少原本亏损的企业会变为盈利?会激发多少潜在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最后,稳增长和调结构、促改革并不矛盾,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潜力的提升,主要还是靠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在2012年以来,降息暂停了两年之后,2014年11月第一次下调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除了净出口依然对经济增长负贡献,消费增速小幅下滑之外,房地产投资增速居然从2014年年初的20%左右大幅下跌到年底的12%以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也从2014年年初的18%左右下跌到年末的13%左右——如此罕见的非线性大幅下跌,是近十年来所未曾出现过的。第四,建议坚决取消信贷额度的行政计划管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
第五,应继续振兴股市提振内需,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多层次融资支持。针对以上三大症结,建议尽快采取以下立竿见影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继续尽快下调基准利率。不仅PPI连续为负,甚至2015年1月CPI也罕见地下跌到0.8——由于中国仅每年工资成本上涨13%一项因素,就推动CPI上涨1.98,因此中国的CPI只要低于1.98就意味着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而如今中国0.8%的CPI,其通货紧缩程度实际上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08%。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中,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核心的风险在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
第三,投资下滑才是2015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所在,而造成投资下滑的主要领域是受盈利预期下降、成本上升影响最大的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目前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高的储蓄总额和外汇储备,中国企业的平均实际融资成本却相当于欧美企业的一倍以上。
当美国企业发现产品销售情况改善而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后,美国的居民收入就进一步增加,并进一步活跃消费,再进一步刺激投资……如今道琼斯上涨到18000点,美国的消费、投资空前活跃,美国经济已经强劲复苏了。成熟市场经济的法定存款准金率一般只有5%左右,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在未来五年内,逐步从目前的20%下调到10%以下的正常水平
但是我要说,换挡也罢,动力转换也罢,中高速增长这一档应该是有严格的区间界限的,或者说,它应该是有底线的。人本针对啥?第一,人本针对物本。
我现在想说决策者采用它想表达什么?它的实质是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后出现的新状态。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是超部门的,但是仍要加强统筹权威,不能使改革方案由部门主导决定。我们现在对人的限制比较多。但仔细研究与人相关的科技就绪度排名,中国仅排在第83位。
虽然高层多年来一直强调调整结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结构转型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还进一步突出。我在想,结构转型为什么一直转不过来?个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例如,有思想原因、体制原因、政策原因和操作原因等,但从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探究,其根源在于没有摆脱物本位和官本位两个本位的束缚。
第一,不做区间分析,笼统地把低速和过剩称之为新常态,这就可能掩盖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深层的矛盾。前不久,看了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9月份公布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序,中国位列全球竞争力第28位。
但是现在的改革方案设计,仍然采取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一个是物本主义,以物为本。